
卡恩性侵事件牵扯着法国总统选情,是其引起国际社会舆论的主因。属发达国家的法国,近年因逐渐采取混合经济体制,同时受美元走软、日本核危机、中东动荡等外来因素影响,导致经济危机、失业率高企不下,民间蕴藏着不满情绪;属保守派的现任总统萨科齐,对失业问题束手无策、加之政治丑闻不断,俨然与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成了欧洲“龌龊政治”的裱裱者;右派的萨科齐近来毅然参与北约围剿卡达菲行动,更担起领导角色,奈何,萨科齐之举并未获得深陷经济危机困扰的国内民众支持,使其可能赔上看似步入黄昏的政治生涯。
法国媒体在卡恩落网之前为总统候选人进行了民调,44%民众希望卡恩接过总统大权、紧接着是24%的萨科齐及32%的奥布里;调查结果除显示出法国民众对目前国内经济情况的不满,更蕴含着该国人民欲走上左派的渴望;卡恩事件对于目前走向十字路口的法国而言,确实如一颗“震撼之弹”,然而,其对目前持续走低的欧元而言,打击更为沉重。拥有186个成员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,在暂时失去卡恩领导的情况下,必须在经济、欧元、石油问题等引发更为严重的国际危机前,寻找相应对策,以安天下。
在卡恩沦为阶下囚不久,其所属的社会党正式发表文告,坚持卡恩是该党候选人的不二人选。姑不论卡恩是否真牵涉其中仰或政治迫害,本着稳定环球经济为成立目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,需确保独立运作,领导世界度过经济危机;看似坐收渔翁之利的萨科齐,在任期间建树不大,他能否寻求连任成功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卡恩官司的判刑;话虽如此,经济“毒瘤”不能不根除,面对急欲重塑国际威信的法国而言,卡恩事件或许只是茶余饭后话题,而谁能扛起总统大任、引领法国走向世界前端、发挥大国影响力,才是法国民众热切关注的焦点。
卡恩事件引起轰动,充其量只是人们迫切关注经济及国际次序的反映。事实的真相为何?老实说,没有半点实际意义。